留美海归李峥:创业在粤港澳大湾区

发布时间:2024-09-08 13:41:43 来源: sp20240908

  留美海归李峥——

  创业在粤港澳大湾区

  王 威

  在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一片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建筑已见雏形——这是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1月奠基的创新基地项目,建成后的“未来工厂”将用于神经血管颅内植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

  留美海归李峥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已有10余年,自主研发产品36项,其中取栓支架曾获评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他说,作为留学归国的创业青年,要努力搭建起“医工合作、产学研用”的企业桥梁,“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

  从“5人”到“400人”

  2004年,李峥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项研究机械工程学。“我们十分珍惜在海外学习的机会,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全身心地投入实验研究中,对知识如饥似渴。”李峥说。随着研究深入,他的科研成果在多个国际期刊得到发表。

  “我女儿当时刚出生,对我来说,学习和养家的双重压力一下子增大了。虽然教授帮忙提供了一份助教的工作,但每个周末,我依然需要去刷盘子、送外卖来补贴家用。当时确实挺辛苦,但可爱的女儿也让我激发出了拼劲和闯劲。”那段艰苦而温馨的经历,让李峥记忆深刻。

  2007年博士毕业后,李峥进入全球知名医疗器械公司担任项目主要负责人和研发人员,积累了产品研发与生产制造方面的经验,这为他之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彼时,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进入井喷状态。一些外国企业快速扩张,国内高端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几乎被进口产品垄断,在心脑血管领域也是如此。当时,国内脑血管介入器材严重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得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李峥迫切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改变这一现状。

  2016年,在珠海高新区政府引入科技创新企业政策的扶持下,李峥创立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国产替代进口的植入介入医疗器械赛道。

  公司刚成立时初创团队只有5人,办公场地不到200平方米。办公桌是借用的,一张旧沙发还是别人留下的,没有实验和研发场地,只有几台旧电脑……“有一次出差,为了节省开销,我们住在郊区便宜的快捷酒店,转了2次公交、3次地铁才到目的地。当时同行的一名伙伴现在已成为我们公司的副总工程师了,那段共同奋斗的经历,让我们成了最好的兄弟。”回想起创业初期那段艰苦的日子,李峥感慨不已。

  2018年,李峥带领团队研发的取栓支架产品进入临床阶段,需要生产一些临床样品,刚好公司招来了第一批生产和质检人员,大部分是应届生。为了更好地理解产品生产过程,李峥将他们送去杭州学习。“当时团队人少,应届生刚入职就被外派,差点被家长误以为是‘传销组织’。”后来,这些团队成员受邀参加公司上市敲钟,李峥再次带着他们去了杭州。“回头看这些,会觉得特别而珍贵。”他说。

  创业多年来,李峥很少有休息的时候。他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多种颅内血管疾病的手术案例、治疗策略以及介入治疗的器材选择,努力攻克技术问题。他说:“脑血管病治疗是与死神赛跑,早一分钟有研发成果,就能早一分钟造福患者。”

  专注于研发工作

  如今,公司已经发展到近400人的规模,研发人员占1/4,其中高学历人才占到70%以上。短短几年时间里,公司迅速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李峥带领团队以珠海总部为依托逐步向外扩展,在广州、杭州、苏州建立了研发中心,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销售办事处。截至去年8月底,已经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张,3个产品获欧盟CE认证。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器械创新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我们研发型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我们得更加努力,与国际产品拼研发、拼质量、拼速度。”李峥表示,一方面,公司正深入挖掘临床需求,快速打造差异化创新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治疗需求。另一方面,为继续保持稳定的生产质量和效益,团队也在研发及制造环节中,抢抓多款新上市产品的量产及成熟产品的产能扩充。在立足本地化运营的同时,李峥也更加注重海外市场,希望能进一步提升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如今,公司正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利用自身技术平台和生产制造能力,与海外品牌开展合作,带来更多增长机遇。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青年人才要敢于创新创业,敢于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转化为现实。”李峥说,“要着力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促进技术成果落实到产业上,努力实现国产替代与产业突破。”(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张燕玲】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浙江大学生毕业作业:为校门打造3D灯光秀 - 喜欢戴耳塞、开灯睡觉?警惕这些伤害→

浙江大学生毕业作业:为校门打造3D灯光秀

发布时间:2024-09-08 13:41:44 来源: sp20240908

原标题:浙江大学生毕业作业:为校门打造3D灯光秀

   看过去年鼓楼火爆的3D灯光秀吗?在光影的变幻映照下,古老的城楼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惊艳了无数游客。就在近日,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们也同样打造了校园版的校门3D灯光秀,流光溢彩、如梦如幻的沉浸式体验,让它一时成为全校焦点。

  “愿我们的母校越来越好!”“现在见到校门,忽然很不舍……”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期末设计展上,一款名为《宁财之门》的数字化创意展示设计作品成了全场焦点,不少大四学生在作品前拍照打卡,并向学校深情表白。

  灯光秀。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这款微缩版的校园3D灯光秀作品名叫《宁财之门》,是由该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全体大四学生共同完成,这既是他们《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期末大作业,也是他们送给母校的一份特殊礼物。

  “校门不仅承载了我们对学校的全部记忆,还浓缩着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在我们心中有着特殊意义。”参与设计的学生刘佳丽介绍,校门3D灯光秀这个创意是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共同确定的,“不仅表现形式新颖独到,而且也很能体现我们专业特点。”

  灯光秀。受访者供图

  不过,想要让3D灯光秀的创意落地开花,其实也并不容易。“首先,学生们需要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宁波财经学院大门的三维模型,再通过3D打印技术将这一模型实体化。”据该课程主讲教师纪思钰介绍,作品的设计方案编制按照企业项目要求设定,分为校门测绘建模、灯光剧本设计、灯光立体化影像设计制作和灯光测试校验等多个子项目。

  纪思钰说,在这样的全真模拟下,同学们不仅需要自行开展对校本文化的解读、体悟,还需充分规划设计进度,协调各自分工内容。“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了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还让他们提前感知了企业的设计工作流程,对接下来的求职就业有了更多心理准备。”

  据了解,《宁财之门》的创作共历时20余天,作品从该校的校徽、校训、文化理念、校园环境等多个角度为切入点,以《雏鹰梦起》《书香古今》《宁财四季》三大章节将宁财院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风景融汇其中,以艺术的手法展现了学生对母校的拳拳深情。

  灯光秀。受访者供图

  “在设计创作中,在校四年的美好回忆又一幕幕浮现脑海,令人特别感慨。”参与灯光设计的学生杨妍说,作为在校期间上的最后一门课,这份作业为她的大学课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跨入校门到跨出校门,四年大学岁月让我成长蜕变,能用校门为题来做‘最后一课’的大作业,这既是向为我传道授业、启智润心的老师致敬,也是向我为之奋斗的青春致敬。”即将参加工作实习的学生叶剑满怀深情地说,他会永远记住这难忘的一课。

  “在持续打造优质的‘开学第一课’同时,我们更始终坚持全过程育人要求,着力推动‘校园最后一课’的优质课程培育,以期为学生在‘最后一课’上提供更扎实的技能训练,更丰富的就业指导和更真挚的人文关怀,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锤炼他们的实战能力,涵养他们的爱校情怀,培育他们的报国之志,为每位学生奔向未来再助上最后一把力。”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梁伟表示,《宁财之门》的数字化创意展示设计,为学院在解决“最后一课”教学效果下降、学生学习兴趣弱化的问题上做出了成功尝试,也为进一步做好课程育人提供了全新思路,“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学院内设的数字创意产业学院等机构,调动各方资源,推出更多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课程,坚持在理实相融的课程教学中将艺德并举与知行合一相统一,不断在课程创意中体现思政元素,融入校本文化,将艺术课程大思政平台建得更宽更广。”(谢盼盼 徐凯阳)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