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两会之后看落实⑤)

发布时间:2024-07-11 22:10:38 来源: sp20240711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部署,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系统阐述,再到今年全国两会进一步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新举措,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实际情况,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努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展现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坚定决心。

安徽合肥市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内,一派繁忙景象。“去年产品成交订单额超过5亿元,今年要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争取再创新高。”公司董事长贺羽信心满满。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加紧研发通用人工智能体,力争在相关研究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广东珠海市,南航和腾讯共同成立的航空安全与仿真研究实验室内,自主研发的“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大幅提升训练效率,半天时间就能完成一座大型城市全景建模。

…………

各地区围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制定的“线路图”,特色突出。

北京聚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新领域新赛道;天津全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辽宁根据本地产业基础,着力做大做强航空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2个优势产业集群;安徽计划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科创高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表示,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能够促使生产力三要素发生深刻变化,带动经济与社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传统产业因“新”而活,经济结构因“新”而进。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开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明显回升。数据显示,1至2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9%。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27.9%,其中,智能消费设备行业利润增长1.13倍,锂离子电池行业利润增长66.3%。

“今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尤其是供给端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集聚的势头非常强劲。”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表示,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潜能巨大,前景广阔。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4月3日,浙江湖州市的电池生产基地,中国第一条高能量密度半固态电池产线高效运转,每分钟就有16支动力电芯下线。

“动力电芯是动力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电芯能量密度越高,意味着续航里程越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说。这里生产的半固态锂电池,正是由李泓团队研发,每公斤可以储存360瓦时的电能,远超普通电芯。

“我们正在抓紧研制全固态电池,通过材料、装备和工艺的持续创新,争取将能量密度提升到400瓦时/公斤以上。”李泓表示。

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型企业迅速壮大,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连续多年超过75%。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有力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锚定产业新质态形成产业新体系,塑造发展新动能。

轻点鼠标,输入不同进料量、温度、压力、催化剂数量等参数,就能将重油炼成液化气、汽油、柴油等不同类别的轻质油。这是记者在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看到的生产场景。

“公司经过持续信息化和数字化改造,生产一线基本实现了智能化,两套大型催化裂化装置只需要不到100个工人,每月就能炼油18万吨,产能增加,效率提升。”该公司炼油二部党支部书记黄胜涛说。

目前,我国已建设万余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421个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工厂的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6%,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9%。

“广泛连接的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增强的算法和算力让海量数据传输、存储、处理、利用成为可能,这样数据就进入生产函数,通过与生产工具的高效结合,实现生产力的巨大跃迁。”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晓明说。

瞄准更多前沿领域布局,开辟未来新赛道。

冲咖啡机器人、钓鱼机器人、消防灭火机器人、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走进河北唐山市高新区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各类机器人令人大开眼界。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唐山市的一张新名片,全市机器人行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7.5%。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渐催生了一系列新赛道、新产业。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

从人形机器人到量子计算机,从脑机接口到6G网络设备,从未来制造到深海空天开发……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和地方相继出台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更多面向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正加速开辟新赛道,积蓄发展新动能。

抓住关键环节,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三次谈及“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一块屏撬动一个产业。3月27日,京东方投建的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生产线在四川成都市奠基。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今年,企业要加快推动显示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的融合,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炎顺说。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表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立足当下,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问题;面向未来,着力加速未来科技突破、构筑未来产业先发优势,下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先手棋”。

——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前不久,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马耀宏团队的15项技术成果,在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专业服务团队的帮助下,以“专利包”作价入股的方式,走通了技术成果产业化路径。在山东,已有近400项知识产权成果以高价值“专利包”方式实现转化运用,孵化企业近50家,带动投资2.9亿元。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就要塑造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我们将大力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梳理盘活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产业化,为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高素质人才培育,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

走进广东格兰仕集团元器件装配车间创新工作室,各类自动化制造设备正在部署调试。“近年来,很多一线技能工人成长为研发、维护数智化设备的行家里手,车间里的‘现场创新’越来越多。”格兰仕集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熊智康介绍。

万劲波表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吴君、史自强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0日 01 版)

相关新闻: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两会之后看落实①)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两会之后看落实②)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两会之后看落实③)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两会之后看落实④)

(责编:白宇、卫嘉)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猪价为何又现“跌跌不休” - 重大项目建设争先更要争效

猪价为何又现“跌跌不休”

发布时间:2024-07-11 22:10:39 来源: sp20240711

  作为我国居民肉篮子的主要部分,猪肉价格一直备受关注。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11月7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49元/公斤,比9月7日的22.35元/公斤下跌8.3%。“猪肉供给充裕,价格持续走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记者说。

  自9月份第1周以来,全国生猪价格连续8周下跌,累计下跌1.63元/公斤,跌幅达9.5%;全国猪肉价格连续8周下跌,累计下跌1.66元/公斤,跌幅达6.1%。10月份第4周,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5.60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1.2%,同比下跌38.5%。

  全国仔猪平均价格自8月份第5周以来连续9周下跌,累计下跌7.51元/公斤,跌幅达22.7%。10月第4周,全国仔猪平均价格25.63元/公斤,同比下跌45.4%,跌幅进一步扩大,已经跌至2021年同期水平。

  “11月3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8.25元/公斤,比上月同期19.65元/公斤下降7.12%,比去年同期的32.0元/公斤下跌42.97%,月环比明显下降,年同比大幅下跌。”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

  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朱增勇认为,由于猪肉供给充裕,国庆后猪肉消费需求短期下降。国庆节后,生猪出栏量增加,母猪淘汰力度加大,消费回落。部分地区仔猪价格明显低于生产成本,带动10月份母猪淘汰加大,淘汰母猪价格明显下跌。

  从供给来看,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同比增加4.7%和4.8%。1月至9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24247万头,同比增长15.0%。其中,9月份屠宰量2775万头,环比增长4.9%,同比增长31.6%。1月至9月,全国累计进口冷鲜冻猪肉127.38万吨,同比增长4.4%,加之国内冻品库存仍然较高,猪肉供给充裕。

  生猪价格9月初即开始下跌,国庆节后跌幅加大,除了生猪出栏季节性增长外,北方一些地区养殖户避险情绪提升,短时增加生猪出栏量也有影响。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上周,日均上市量为1902.14头,比10月初的日均1088.86头大幅增加74.69%,比去年同期日均1361.86头增长39.67%。

  猪肉价格下跌,那生猪养殖行业如今是什么状况?“猪价持续下跌,生猪养殖由9月份微幅盈利转为微幅亏损。”朱增勇说。

  近期虽然饲用玉米价格和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持续下跌,降低了养殖成本,但生猪价格跌幅更大,自10月中上旬开始,全国生猪养殖已转入微幅亏损。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0月份,猪粮比价为4.46∶1,比上月下降0.13个点,生猪养殖头均亏损约10.42元。

  好消息是,龙头企业的养殖成本正显著降低。比如,牧原集团8月份优秀区域生猪养殖成本已经控制在14元/公斤以下,今年第三季度全集团平均成本已降低到14.5元/公斤,从饲料、育种、健康管理、养殖、屠宰5个环节进行测算,每头猪都有600元的成本挖潜空间。牧原股份总裁助理袁合宾表示,今年年底成本要控制在14.5元/公斤,明年有望将全年平均成本控制在14元/公斤以内。11月8日,国内生猪期货2401主力合约以15710点报收,如果以此价格计,在全行业亏损的时节,牧原集团生猪养殖利润依然不错。

  未来猪价走势如何?业内专家表示,由于供给充裕,不太看好明年上半年行情。

  朱增勇预计元旦前猪价将季节性上涨,但明年上半年猪价存在下跌风险。从供给端看,生猪出栏将逐渐进入高峰期,生猪出栏活重增加,加上冻猪肉库存仍然较高,猪肉供应充裕。从需求端看,冬季腌腊等活动将带动消费需求增长,猪肉消费进入旺季,带动供需关系改善。随着避险情绪逐渐稳定,生猪出栏节奏将会回归常态,元旦前猪价将以季节性上涨为主。由于猪肉供应充裕的特征没有改变,猪价上涨空间不大。

  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40万头,比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高出3.4%。同时,母猪生产效率也在提升,一头母猪比上年多提供约0.5头肥猪,下半年仔猪供给量增长,预示明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仍然较高,猪价仍然可能有下跌风险。但随着下半年产能调减,特别是四季度消费旺季到来,猪价将会逐渐回升,但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

  “目前,生猪养殖大势是产能过于充足,猪价反弹难持久。按照目前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推算,猪价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实质性的反转。压栏硬扛不是办法,顺时出栏才是首选。适度压缩产能应尽快提到养殖场的议事日程上来。”刘通说。(本报记者 黄俊毅)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