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条高铁票价为何调整?——铁路专家谈市场化票价机制“有升有降”

发布时间:2024-08-09 17:51:01 来源: sp20240809

  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和沪昆高铁沪杭段、杭长段4条高铁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由原来的固定、单一票价机制优化调整为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相关列车车票于6月1日开始发售。

  高铁车票价格为何调整,有何依据考量?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铁集团客运部副主任朱文忠和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聂磊。

  问:为何选择京广高铁武广段等4条高铁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

  聂磊:主要考虑到这4条高铁覆盖华南、东中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较完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竞争充分,且开通10余年来一直实行固定、单一票价机制,其间高铁运营维护成本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票价机制已明显不适应市场化经营形势。票价优化调整后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更为合理,有利于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用。

  同时,与周边其他高铁线路上运行的同类动车组列车票价水平也更为平衡,有利于在铁路企业内部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完善铁路客运产品价格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问:如何理解4条高铁由目前固定、单一的票价机制优化调整为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

  朱文忠:固定、单一的票价机制是指同一高铁线路、同一站间、同一速度等级的动车组列车,不分淡旺季、开车日期、发到时刻、旅时长短等因素,均执行相同的票价。市场化票价机制是指综合考虑季节、日期、时段、旅时等因素,以公布票价为上限,对动车组列车票价实行不同幅度的折扣,充分体现有升有降、优质优价的市场原则。

  比如,调整前,武广高铁上运行的广州南至武汉间G82次和G1132次动车组列车,G82次旅行时间为3小时47分,而G1132次旅行时间为4小时50分,二等座票价均为463.5元,这两趟列车旅时不同,但票价相同;调整后,G82次二等座票价为553元、比调整前高19%,G1132次二等座票价为304元、比调整前低34%,旅时较长票价比旅时较短票价便宜249元。

  问:此次4条高铁票价优化调整,票价如何体现“有升有降”?

  朱文忠: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后,综合考虑列车发到时刻、停站多少、旅时长短和客流分布等各种因素,以公布票价为上限合理确定各次列车车票的具体执行票价。即对一些旅速较快、长期供不应求的列车车票执行不打折票价,对一些停站较多、方便沿线旅客出行的列车车票执行打折票价。以武广高铁为例,这次执行不打折票价的均为上座率较高的列车,而执行打折票价的均为上座率较低的列车。

  整体看,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后,执行不打折票价和执行打折票价的列车数量基本相当,体现了“有升有降”。票价“有升有降”既丰富了旅客乘车选择,也能够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均衡客流,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资源利用效率。 

  问:此次票价优化调整的4条高铁平行线路上的普速列车是否会减少开行数量?

  朱文忠:考虑到铁路运输服务的普惠性、均衡性、可及性,铁路部门始终保持着普速旅客列车的开行规模。此次对票价优化调整的4条高铁平行线路上的普速列车开行数量没有调整计划,现有京广铁路武广段普速列车112对,沪昆铁路沪杭段普速列车77对、杭长段75对、杭深铁路杭甬段14对仍将继续开行。

  问:高铁客流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朱文忠:大数据分析显示,目前高铁客流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同日历客流差异大。节假日、双休日旅客发送量一般为800万至1800万人次,而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则在600万至1200万人次,峰谷差近三分之一。二是不同停站客流差异大。列车途中停站多少、旅行时间长短,对客座率影响明显。以武广高铁为例,因为执行同样票价,G883次在武汉站至广州南站间,中途停2站,旅行时间为3小时54分,平均客座率达到94.2%;G1135次中途停7站,旅行时间为4小时39分,平均客座率仅为54.6%。三是不同时段客流差异大。因为票价无差异,早7点前、晚9点后开行的高铁列车客座率普遍不足60%,明显低于全路高铁列车73%的平均水平。(新华社记者樊曦)

(责编:王仁宏、陈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港媒舆论:香港应继续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者、促成者和受益者 - 乌克兰全境第三次拉响防空警报 多地传出爆炸声

港媒舆论:香港应继续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者、促成者和受益者

发布时间:2024-08-09 17:51:04 来源: sp20240809

   中新社 香港10月18日电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连日来出版的香港报章除以头版整版、头条等形式对此进行大篇幅报道外,还发表社评或时评表示,香港应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寻找更多合作机遇,进一步扮演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促成者和受益者角色。

  香港《文汇报》连日来以头版及专版细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的成果。在其18日头版一篇观察文章中指出,经过十年的努力,“一带一路”已累积形成了一定产能优势和投融资能力,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发展理念已生根发芽,科技合作孕育的火花为未来绽放无限可能,将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让增长和发展惠及众多国家,让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更美好生活。

  《大公报》社评指出,高峰论坛的举办既是对过往十年的回望总结,也是对未来十年的登高望远。香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未来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作用。文章举例说,利用香港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加强“一带一路”供应链及物流能力建设,正是香港以己之所长、贡献国家之所需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香港商报》时评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理念虽由中国首先提出,但从愿景变为现实、取得实打实的成就,是依靠所有参与的国家及地区通过务实协商合作,一步一步共同推进建设得来的。共建“一带一路”不是独角戏,讲的是开放包容,所有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更好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星岛日报》社论认为,逾130个国家的元首或官员出席本次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寻找投资项目机遇,反映“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十年时间探索和实践后,备受欢迎。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已开始走“小而美”“惠而实”的精细投资路线。香港应积极配合国家发展大局,让倡议引领大家塑造一个更联通、包容、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出更多互利共赢的硕果。

  此外,17日的《香港经济日报》社评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最显著的影响是,中国和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突飞猛进,也提高了中方的政治和外交影响力。(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