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工匠绝活)

发布时间:2024-08-14 17:40:10 来源: sp20240814

  王海峰在制作雪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绝活看点】

  王海峰:1988年生,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海峰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2010年,她开始投身冰雪行业,在实践中锤炼技能、总结经验,并曾多次在国际冰雪雕塑大赛上为国争光。2023年,她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龙江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一场风雪过后,大地披上银装。亚雪公路旁,长达15米、宽4米、高5米的大型雪坯上,王海峰手持平刀,一点点雕刻出雪雕作品的大致轮廓,之后再用雪叉描摹出精细造型,历经3天的精雕细琢和一天的亮化工程,包含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吉祥物“滨滨”“妮妮”等形象在内的大型雪雕作品《冰雪同梦  全民同心》,呈现在观众眼前……

  2008年,王海峰顺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从那时起,她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各类冰雪雕刻比赛。从一名冰雪雕刻的爱好者到熟练掌握冰雪雕刻技艺,哈尔滨姑娘王海峰10余年来始终在和冰雪“较劲”。

  “冰雪雕刻作品很美,但是学习的过程并不容易,没有兴趣很难坚持下来。”王海峰说,“严寒条件下的长时间户外作业对体能要求很高,遇到大型比赛,一般要集中雕刻4到5天,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雪坯高度能达到4米。”

  在雕刻冰雪的过程中,意外时有发生。一次比赛中,王海峰因为体力透支,把沉重的雪叉往地上一扔;雪叉一下子扎在了鞋上,锋利的叉尖瞬间扎破了她的脚趾,但寒冷的天气让她没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疼痛,直到后来低头才发现受伤了……如今,王海峰在比赛时,总是和队员说安全第一,“慢一点也没关系”。

  这段时间,王海峰正带领团队赴国外参加国际冰雪雕刻比赛。现场选手们各展所长,竞争十分激烈!只见飞舞的雪屑中,巨大的雪块被王海峰逐渐打磨成栩栩如生的白熊,姿态、神情活灵活现。“每件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需要用真心去对待,努力把它完成好。”王海峰说。

  在锤炼技能之外,王海峰还注重让冰雪雕刻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今年年初,在中国雪乡,一场特别的雪雕创意大赛拉开帷幕,来自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17支代表队、50余名参赛选手参与创作,雕刻出多种多样的雪雕作品。“作为此次大赛技术组负责人,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比赛,让更多林区工人掌握技能,激发起更多人对于冰雪艺术的热情。”王海峰说,为帮助大家提升专业技能,比赛主办方还特意邀请了冰雪工程与艺术、冰雪雕塑技巧等方面的专家。

  2022年,“王海峰劳模创新工作室”被黑龙江省总工会评为省“巾帼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工作室致力于“龙江红色文化融合冰雪创意设计”专项研究,研发了冰雪混合造景、交互式冰雪景观、环保型非雪材料应用等关键技术,展现新型冰雪科创型景观。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能够用自己的点滴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底蕴丰厚的冰雪文化,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幸福。”王海峰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6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加强国际协作 共谋绿色发展(国际视点) - 揭秘伊利“品质超脑”是怎样炼成的?

加强国际协作 共谋绿色发展(国际视点)

发布时间:2024-08-14 17:40:11 来源: sp20240814

  加强国际协作 共谋绿色发展(国际视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角主题边会综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设立中国角,围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绿色低碳发展、减污降碳协同、公正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数字化发展、绿色金融等内容举办100余场边会活动,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成就,凝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识。

  携手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多场边会上,与会各方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在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称赞中国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期待在南南合作等框架内加大绿色合作。

  在12月8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上,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迪玛·哈提卜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尤为重要。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加强气候变化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起到了示范和表率作用。

  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本坎·沃拉吉表示,中国在利用绿色低碳能源方面已成为全球引领者,是南南合作的积极实践者和支持者。老中合作建设的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是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样本,在减少能耗、碳排放、化石燃料使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博茨瓦纳环境、自然资源保护与旅游部部长菲尔达·凯伦说,中国通过分享专业知识、提供资金支持和促进技术交流,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气候适应能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努力作出贡献。

  12月8日,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办的“一带一路”低碳转型合作研讨会上,联盟副理事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绿色发展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创新驱动力。

  马拉维自然资源和气候变化部部长迈克尔·乌西对记者表示,绿色发展已成为马中合作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灾害风险管理等方面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我们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寄予很高期待,相信未来两国合作将取得更大成就。”

  共同应对技术和资金挑战

  减少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相关技术和资金。在多场边会上,与会代表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12月5日,中国角举办“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与气候应对:中国银行业的角色与机遇”主题边会。当天还发布了由中国银行迪拜分行和阿联酋大学研究团队联合完成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从全球视角审视阿联酋企业可持续发展状况,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世界经济论坛可持续金融负责人德里克·巴拉尔迪表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成为各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典范。

  在“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新进展”主题边会上,中国多家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介绍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行动和进展;在“超级计算助力气候环境预测”主题边会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专家展示了基于超级计算机和地球系统模式相结合的数值模拟取得的研究成果,为预测气候变化及相关灾害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风光氢储”主题边会上,与会嘉宾围绕风电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转型等话题广泛交流,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世界气象组织主席阿卜杜拉·艾哈迈德·阿尔曼杜斯认为,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正在加剧,可靠的早期预警系统对适应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各方都应积极参与和推动联合国早期预警倡议,中国在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良好实践为全球提供了重要借鉴。

  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经济学家蒂姆·古尔德表示,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及制造应用方面拥有独特优势。“这种技术优势再加上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合作,对加快其他地区清洁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金与技术是推动能源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阿比德·苏莱里说,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积极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中国角举办上百场边会,成为各方坦诚交流、分享经验的重要平台。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复杂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共识和行动。”

  凝聚绿色低碳转型合力

  在12月9日的一场中国角边会活动上,《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3》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研究显示,中国将走出区别于发达国家的全新绿色低碳增长之路,主要清洁能源技术将实现倍增式、跨越式发展,以比发达国家相对低的人均能耗和碳排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为全球绿色增长注入信心。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会上强调,探索适合各国国情的最优转型路径,形成包容、务实、可行的能源转型共识至关重要,期望与会智库专家深入分析全球共性、系统性、挑战性问题,提出前瞻和创新的能源转型解决方案,为推动全面落实《巴黎协定》,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丹麦开发合作和全球气候政策大臣丹·约恩森表示,作为丹中政府间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3》报告描绘了中国实现能源转型的路径,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他指出,能源绿色转型必须是全球性的努力,中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在积极采取行动推动实现这一愿景。

  12月6日,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办的“第九届全球气候变化智库论坛——科技和政策创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主题边会上,绿色和平组织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重大挑战,欧中可以进一步携手建设绿色伙伴关系,深化清洁能源领域合作。

  (人民日报迪拜12月10日电 记者 管克江 张志文 任皓宇)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