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码头的大梦想:“接棒起跑”对外开放“大礼”

发布时间:2024-08-22 22:30:00 来源: sp20240822

   中新网 宁波11月24日电(林波 宋兵 胡正红)近日,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大中庄码头一派繁忙景象,码头上货轮卸载,堆场里卡车往返。与大中庄码头一水相连的浙江新乐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乐造船”)的厂区也是一片“热气腾腾”的生产景象,多艘大型船舶在建造修理中。

  此前,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宁波港口岸扩大开放,扩大穿山、象山港和石浦三个港区开放面积58.13平方公里。其中,象山港港区和石浦港区是首次获批对外开放的港区,这标志着宁波港八大港区全部实现口岸开放。

  根据国务院批复,此次共涉及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1号泊位、象山港港区新乐船厂和大中庄码头、石浦港区新港码头(以下简称“新港码头”)和中国供销集团万吨级码头(以下简称“供销码头”)等5个重点项目。

新港码头一景。 李超供图

  口岸是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地。口岸正式开放对象山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新乐造船、大中庄码头、新港码头和供销码头是口岸开放的受益者。此次口岸开放为他们带来了哪些机遇?他们又将如何利用这个“政策红包”乘势腾飞?

  作为民营企业,此次获批对于新乐造船而言意义最为重大。

  新乐造船副总经理冯计才说:“开放后,在家门口的码头就可以交船,大大节省成本。同时借助开放便利条件,也能推动外汇的创收,提高企业效益。”

  记者了解到,新乐造船以建造出口船舶为主,此前建造好的出口船舶需借用宁波其他码头,如大榭、北仑等口岸开放码头进行交付。

  口岸开放给新乐造船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据冯计才预测,口岸正式开放后,依据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参照国际航修船舶的业务参数,新乐造船将每年可修理国际船舶约70艘,创汇约3000万美元。

  离新乐造船500米距离的就是大中庄码头。大中庄码头是当前象山港港区为数不多的公共货运码头,也是宁波舟山港象山港港区东北角的一个小码头。

  此前,象山港区由于腹地经济发展及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大中庄码头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价值。直到近年来,象山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逐步形成了包括海洋运输在内的八大特色产业群,大中庄码头的“潜力”才被发现,并予以重视。

  随着潜力的逐步释放,单一的件杂货装卸业务已不能满足大中庄码头的“胃口”。

  为进一步挖掘码头资源,提高码头利用率,大中庄码头在今年8月进行了提升改造,增加了码头散货装卸业务,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做大港口业务。

  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营运以来,大中庄码头累计装卸件杂货物35.2万吨、实现砂石散货吞吐量19.5万吨,连续2年实现吞吐量100%以上增长,开始在推动象山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崭露头角”。

  由于口岸开放给了大中庄码头底气与机遇,这个小码头又开始追逐自己的“大梦想”。

  “具备开放功能后,大中庄码头将进一步提高码头等级,谋划开辟国际航线,拓展外贸业务。”据大中庄码头负责人介绍,正式开放后,大中庄码头将通过“两步走”来拓展业务,即先推出主营活水鱼出口业务,待业务成熟后再根据实际需要对码头进行升级拓展。另外就是持续做好临港装备产业园大件出口配套服务。

  与位于象山港港区的新乐造船、大中庄码头不同的是,位于石浦港港区的供销码头和新港码头则谋划着力做好“渔”文章。

  以供销码头为例,这是一个万吨级码头,体量为大中庄码头的两倍,设计年吞吐量80万吨,目前已完成码头主体,正在开展码头设备安装,计划年底交工。根据规划,口岸开放后,供销码头可以满足远洋船舶靠泊、装卸货、通关等多方面的需求。

  与供销码头对岸相望的就是新港码头。2022年7月29日,载有16吨俄罗斯活体帝王蟹的渔船“SUNRISE”轮就靠泊在这里,实现象山口岸鲜活水产品进口贸易“零”的突破。从此,帝王蟹从象山“爬”上了长三角老百姓的餐桌。

  “口岸正式开放后,能确保船期的稳定,有效提升出口贸易量。”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叶敏刚如是说。

  目前,新港码头正在积极谋划进境水果、进境冰鲜水产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公共型保税仓等资质申报,谋划加快发展对台贸易、做大做强石浦港国际渔业贸易园,积极开拓跨境电商、离岸贸易、保税维修、服务贸易等新领域贸易,为口岸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完)

【编辑:张子怡】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举行庆祝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系列活动

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4-08-22 22:30:02 来源: sp20240822

   中新网 北京11月11日电 题: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新财经记者 刘亮

  记者11日从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获悉,我国的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的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板栗种植区之一,其板栗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宽城逐渐建立了以板栗为核心的传统栽培系统,同时种植其他作物和药材,兼顾发展家禽产业。

  此次认定的板栗栽培系统是全球板栗品种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自然和谐共存,且促进形成了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

  安徽铜陵的白姜种植系统是中国南方姜种植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有17个姜品种,白姜为主要品种。铜陵的主要稻作品种是中晚稻,早稻和晚稻品种较少。主要稻米品种有31个。

  铜陵发展了姜种植关键技术,包括用于储存姜种和催芽的烧姜阁。姜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追溯到近1000年前,如盐腌姜、酱姜、糖醋姜和糖渍姜。

  中国浙江省东部的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是杨梅主产区,种植杨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许多村民同时种植茶叶、养鸡和养蜂。此次获得遗产系统认定的地区有10万名农民,其中2.6万名从事杨梅种植、复合种养等相关产业。

  该遗产系统积累了大量古杨梅遗传资源,类型多样,品种丰富。2015年5月,仙居县地方政府发布了中国首个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