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先行|“绿电”助“工业大市”山西介休低碳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10 11:54:14 来源: sp20240910

   中新网 晋中7月26日电 题:“绿电”助“工业大市”山西介休低碳发展

  作者 高雨晴

  介休是山西重要的工业基地,煤、焦、钢产业发达,丰富的矿产资源成就了介休“工业大市”的地位。如何让这座“工业大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介休向“绿”而行,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智慧、便捷、安全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图为介休市文化艺术中心电动汽车充电站(资料图)。高雨晴 摄

  不久前,介休市首座“零碳”充电站正式落地。据介绍,该电站为介休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首批运营电站,项目由介休市城市管理局实施,一共建设639台充电桩,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用电量6767.6万千瓦时,节约燃油2977.9万升,减排碳指标1.8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5万吨。

  谈及民众担心的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项目承建方泰昱(介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处充电站建设共安装30台120千瓦直流双枪充电桩,能够同时为60辆新能源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相较于传统充电桩,充电周转率提高很多,充电慢、一桩难求等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

  介休市城市管理局局长王义强表示,639台充电桩全部建设完成后,预计年服务车辆约112.26万次,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与介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相适应,布局合理、规模超前、体系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布局,逐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

  “介休市首座‘零碳’充电站的落地,不仅是打造绿色低碳示范的典型,同时,创新开展特许经营模式也是对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王义强说,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改善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能缓解当地太阳能、风能等不稳定电能过剩的状况,对发展当地经济具有深远的意义。

  据了解,上述项目的落地还将带动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相关关键技术、汽车零部件及动力电池等相关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介休市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优化介休市产业结构,增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为构建介休市循环绿色低碳经济、保障能源安全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完)

【编辑:房家梁】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风电:为新质生产力注入绿色动能 - 大模型引领行业新变革,ISC.AI 2024大会亮点纷呈抢先看

风电:为新质生产力注入绿色动能

发布时间:2024-09-10 11:54:15 来源: sp20240910

新质生产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最新成果,是融入中国国情的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创新动能,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绿色生产力。

风电——以“新”赋能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底色需要清洁能源擦亮。“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提出十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下,中国风电脱颖而出,技术创新硕果累累。环境友好型智慧风电以智慧为内核,以环境友好为底色,不仅关注效率,更浑然融入自然生态,是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绿色动能。

其一,风电有扎实的发展基础。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电供应体系,装备制造水平多年全球领先。截至2023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4.4亿千瓦,在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中占比15%,其中,陆上风电4.0亿千瓦、海上风电3729万千瓦。

其二,风电在发展中加速创新。风电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在新材料研发、润滑油研发、动力学分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构成的技术体系中,形成了风电制造核心技术集群。同时,智慧风电技术不断创新融合物联网、大数据、通讯技术等智能技术,极大提升运维效率和稳定性。

其三,风电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技术层面,智慧风电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风电场集中监控管理、无人值守、智能调度,不但培养新型劳动者,使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更优配置,还更友好响应电网,提升电力系统的资源配置能力。产业层面,“风电+”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因地制宜多重利用、基础设施共享,使生产要素得到更优配置,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

风电——向“质”而行

机遇与挑战面前,风电作为关键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构成主体,将在落实新质生产力的各项要求中起到能源保障、创新引领、工业示范、产业整合、开放合作的多重作用。

阔步挺进壮美山海。我国风电制造多次刷新塔筒高度、叶片长度、叶轮直径记录,风电机组大型化进展持续加速,风电场建设稳步向中东部低风速区拓展;山地风电技术、高空风电技术、浮式风电技术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使风电具有更强的恶劣环境适应性,助力风电挺近高山大川、深水远岸;智慧化实现智能管理,环境友好助力和谐发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为风电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塑造更加美丽富饶的乡村。

做优做强新型工业化。从风机设计、项目开发建设、电量输送并网、系统运维检修、风电机组回收利用,风电产业链的全生命周期低碳化在数智化发展中形成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变革。风电产业生态圈的打造形成多种商业模式,风光大基地、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零碳园区、海上风电产业园等增强了生产要素间的协同效应,为新型工业化争取了更多的外部市场和话语权。

友好渲染美丽中国环境色彩。风电是工业发展的产物,作为工业景观,与环境交相辉映,实现生态、人文、工业、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让人民从中体验到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开发建设与运营中,坚持生态先行,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友好;多样化降噪手段、环保措施,最大化减少人为影响,实现自然友好;融合人文理念,作为能源与人类、科技与情感沟通的纽带,实现文化友好。

坚定践行绿色产业初心。风电是当前碳排放量最低的发电技术,碳排放量仅为火电的1%,全生命周期绿色优势突出。风电也是成本最低的发电方式,陆上风电度电成本有望在2025年降至0.1元,其发展为工业园区与工业产品注入绿色价值,成为我国制造业迈入国际化市场的绿色标签和价值引擎。

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在世界能源绿色转型中发挥大国担当,“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果卓然。面向全球风电发展总需求,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球贡献了60%的风电装备。我国风电技术优势与区位优势突出,将继续深入参与全球能源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百年未有大变局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对原有产业形态的颠覆性影响逐步显现。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实践成果,是数字经济浪潮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在时代的变革与机遇面前,环境友好型智慧风电更应创新融合发展学习性、成长性、开放性、异构性、友好性优势,在数字思维模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乘长风,破万里浪。(作者为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编:罗知之、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