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南夏北”候鸟式养老兴起 各地探索康养旅居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7-08 15:21:28 来源: sp20240708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王媛媛、陈碧琪)当前,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异地养老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冬南夏北”候鸟式养老方式。

老年人在异地养老最关注什么?如何借助市场力量加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如何在异地养老机制探索方面为全国提供经验和模板?聚焦异地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近日在北京、黑龙江、海南等多地展开调研。

“冬南夏北,寒来暑往”候鸟式养老兴起

冬季来临之际,许多北方老人便打点行装,选择去气候温暖的城市躲避严寒。夏季到来之时,这些老年人则前往凉爽干燥的北方,享受宜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就像成群结队的候鸟,“冬南夏北,寒来暑往”。

“当东北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时,海南依旧温暖如春。”到海口异地养老已有一年时间的寇先生反复向记者强调当地自然环境的优越性,“春暖花开”是他用到最多的词。寇先生说:“在海南养老的体验感很好,年龄大了,养好身体是第一位。”气候和生活成本是他选择在海口养老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记者调研发现,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异地康养、候鸟式养老成为不少“活力老人”的选择,康养旅居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黑龙江省民政厅厅长董濮表示,随着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水平更高、健康状况更好的城镇“60后”陆续退休,旅居需求正在向专业化、个性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旅居康养服务需求有着巨大空间,养老服务市场将成为一片广阔“蓝海”。

董濮介绍说,现在很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较好的财富积累和社会保障,对养老有着更多的期待和要求,不仅要养老,更要享老,更容易接受生态养老、健康养老、旅居养老等多元模式。

海南欧美同学会会长康耀红认为,旅居康养中,健康是目标,养护是手段,而旅居是追求康养的特别途径,异地旅居康养融合了旅游、养老和健康三个元素。“很多人的旅居是出于健康的需要,比如黑龙江和海南的‘候鸟人群’,海南独特的气候、环境优势使其成为黑龙江和众多北方城市不可替代的旅居康养目的地。”康耀红说。

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院长马荣对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老年人选择异地养老来提升幸福感,当地的地域特色、人文环境等成为吸引老年人异地养老的主要因素。“每年夏季,很多南方的老年人选择到黑龙江异地养老,时间1到3个月不等,当地的养老公寓可以为他们提供包括医疗在内的一揽子服务。”马荣说。

各地探索康养旅居新模式

随着异地旅居康养的新型养老方式逐渐成为时下银发人群的生活新风尚,已有不少地区加快发展异地康养旅居产业。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黑龙江、北京、海南等地都出台了措施,鼓励老年人“冬南夏北”候鸟式养老。

近日,在“增进首都民生福祉——北京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介绍说,北京市立足多元需求,积极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三种形态相互衔接补充的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旅居养老方面,将依托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机制和京琼养老服务合作机制,发展质优价廉的异地康养社区和旅居养老,推动建立北京老年人“冬南夏北”候鸟式养老服务工作机制,鼓励支持北京老年人冬季到海南,夏季到河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候鸟式旅居养老,满足90%以上活力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据悉,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正把握机遇,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目前,黑龙江的13个地市与全国126座城市达成旅居康养联动合作意向,省内28家旅居康养机构共同成立了黑龙江高端旅居康养机构共联体。黑龙江还与广东等14个省份的民政厅(局)签订旅居康养合作框架协议,形成多方联动的“旅居+康养+N”省际合作格局。

科技和品牌也在赋能异地养老产业发展。“好的康养品牌有数智赋能,其创新力、影响力、传播力将会大大提升。”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表示,品牌是可溢价的无形资产,数实融合使旅居康养在品牌创新的赛道上增值。

董濮表示,要以品牌信用赋能旅居康养领域,促进融合发展,带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幸福龙江”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倾力打造“民政牵挂·守护夕阳”“龙江家门口的幸福养老”的同时,大力发展“南来北往、寒来暑往”的候鸟式旅居康养产业,创新打造“旅居康养·乐享龙江”“走出家门的幸福养老目的地”双品牌,促进黑龙江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异地养老还需强化机制保障

不过,记者调研中也发现,不少候鸟式养老的老年人在享受异地优越的自然环境时,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生活上的不便。比如,寇先生表示,自己来自黑龙江鹤岗市,为了生活方便想办理海口的户口,但由于不满足当地的落户条件,暂时还未能落户。

来自山东的孙先生表示,正在三亚养老的父母最关心异地医疗问题。“目前不同地区对于异地医保的具体细则还存在差异”,他期待不同地区可以细化、优化区域协调合作机制。

黑龙江善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敬长红表示,异地养老服务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与旅居养老客群相关的异地医疗服务、家政服务、情感关怀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等还面临一些堵点,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打造更好的合作机制,为异地旅居康养老人强化保障。

记者发现,在加强异地养老的区域协调合作方面,已有地区在行动。在近期举办的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上,黑龙江省民政厅和海南省民政厅签署了黑龙江省-海南省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建立品牌输出机制、建立异地养老共享机制、养老服务标准评定结果互认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专硕中心主任胡继晔对记者说:“北方的冬天的确太冷了,到温暖地方过冬的美好愿望,催生了异地养老的广阔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异地康养行业大有可为。

(责编:梁秋坪、温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铁路建设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共建“一带一路”·铁路建设) - 欧盟拨款20亿欧元加强国防工业

铁路建设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共建“一带一路”·铁路建设)

发布时间:2024-07-08 15:21:29 来源: sp20240708

  7月,雅万高铁联调联试期间,重联动车组行驶在17号特大桥上。   任卫云摄

  9月1日,蒙内铁路N2次列车抵达蒙巴萨站。   本报记者 张志文摄

  9月12日,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火车站,乘客准备登上列车,经匈塞铁路前往其他城市。   本报记者 谢亚宏摄

  8月6日,在埃及斋月十日城轻轨铁路阿德利·曼苏尔车站,两名铁路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黄培昭摄

  6月21日,老挝万象宗佩中学学生参加由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坐着火车看世界”系列活动。   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4月26日,中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建设远景。   新华社记者 朱 炜摄

  10月2日,印度尼西亚和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正式启用。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也是中国同地区国家共商共建共享、携手迈向现代化的成功范例。

  铁路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铁路“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中老铁路、匈塞铁路、蒙内铁路、雅万高铁……一条条铁路的投入运营,让铁路建设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方面,不仅推动了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深化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中老铁路——

  互联互通加速器

  经济合作新引擎

  在中老铁路万象南站,记者看到一派忙碌的景象:堆场中,印有“中国铁路”字样的集装箱整齐码放;轨道上,满载集装箱的列车缓缓驶出;大厅里,老挝企业代表们在窗口办理货运业务……

  万象南站是中老铁路老挝段最大的货运站,也是当地铁路运输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承担了中老铁路老挝段约80%的进口货物和30%的出口货物运输,很多东盟国家的货物也从这里搭上中老铁路货运列车转运至中国。万象南站站长李同许说:“中老铁路澜湄专列从万象经磨丁口岸直达昆明,算上通关时间,全程只需26至28小时,尤其适合生鲜产品运输。”

  距离万象南站12公里的中老铁路万象站,是中老铁路老挝段客运始发站,站内旅客络绎不绝。“这次乘坐火车从老挝到中国十分舒适快捷,再也不用在途中过夜了。”时隔3年,再次踏上去中国留学之旅的通萨万兴奋地说,从前在万象乘客运汽车到昆明,全程需要2至3天,途中还至少要换乘3次。现在搭乘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到磨憨铁路口岸只需不到5个小时,再经5个小时就能抵达昆明。

  数据显示,自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中老铁路老挝段累计发送旅客316万人次、货物519万吨,货物种类从100余种拓展到2000余种。老挝总理宋赛表示,中老铁路深刻改变了老挝交通运输格局,实现了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极大地便利了民众出行,促进了商品生产出口,吸引了大量游客访问,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带动老挝经济迈上了新台阶。

  “中老铁路只是起点,不是终点。”宋赛说,铁路未来将向南延伸至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成为中南半岛南北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老铁路不仅是地区互联互通的加速器,还将为经济合作提供新引擎,“中老铁路是推动地区发展和一体化最重要的项目,对地区内国家减少贫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匈塞铁路——

  改善出行条件

  促进经济发展

  清晨,在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中心车站,乘客们匆匆走进崭新的列车车厢。乘客佐兰说,她经常需要往返于贝尔格莱德和塞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以前只能选择开车或者坐长途客车。一旦遇上堵车,80多公里远的路程往往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坐直达列车仅需半小时左右,花费也少了很多,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出行。”

  匈塞铁路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线路全长近350公里,是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旗舰项目。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区段由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体承建,全长183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

  2022年3月,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贝诺段)正式开通运营,实现了中国与欧盟铁路技术规范的对接。运营一年多来,贝诺段将两地的通行时间极大缩短,每天开行列车50多列,已累计发送旅客约450万人次,最高日发送旅客1.44万人次。目前,匈塞铁路匈牙利段进入全面铺轨施工阶段,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匈塞两国首都间铁路旅行时间将由8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大幅提高中东欧国家间互联互通水平。

  “得益于中方提出的合作设想,匈塞铁路建设已成为塞尔维亚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匈塞铁路对于塞尔维亚北部地区发展、沿线旅游开发和招商引资至关重要。塞尔维亚国民议会外事委员会副主席拉古什说,以匈塞铁路为代表的塞中两国合作硕果累累,将书写两国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蒙内铁路——

  凝结的是友谊

  带来的是希望

  早上8时,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列车准时从蒙内铁路肯尼亚内罗毕站缓缓驶出。机务调度中心里,机辆部指导司机彼得盯着电脑屏幕,仔细监测列车的运行情况。“蒙内铁路已安全运营6年多了,作为其中的一员我非常骄傲。”他笑着说,“我见证了蒙内铁路的发展,这条铁路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2017年5月,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蒙内铁路全长约480公里,从东非第一大港口、肯尼亚蒙巴萨港向广袤的非洲内陆延伸,至首都内罗毕。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建设的首条铁路,也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极大便利了当地人的出行,也为肯尼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蒙内铁路的火车,车厢舒适干净,票价也不贵。”玛格丽特在外旅居多年,这次选择经蒙内铁路出行,“有了火车方便太多了,感谢中国企业为我们修建了这么好的一条铁路。”乔杜里是肯尼亚一家货运服务公司的总经理,据他介绍,自从有了蒙内铁路,公司从蒙巴萨港运输的货物量明显增加。“通过蒙内铁路将货物从蒙巴萨运到内罗毕只需8个小时,过去则需要一至两天。”乔杜里说。

  据肯尼亚铁路公司总经理菲利普·马伊恩加介绍,蒙内铁路建成通车6年多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安全运营纪录,平均上座率超过90%。肯尼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蒙内铁路2022年共运送旅客239万人次,高于2021年的199万人次,客运服务收入达26亿肯尼亚先令(1元人民币约合20肯尼亚先令),全年运输货物总计超过600万吨,货运服务收入超过126亿肯尼亚先令。

  此外,蒙内铁路还为肯尼亚创造超过7.4万个就业岗位,培养出2800余名高素质铁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不断为实现“连接国家,走向繁荣”的建设目标贡献力量。正如肯尼亚歌手苏迪在自己创作的歌曲《蒙内之歌——铁路修到了我家乡》中所唱:“朋友请听我讲,铁路的故事长又长。它凝结的是友谊,它带来的是希望。我的家乡,一天天更加美好;我的同胞,一天天更加昂扬……”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1日 17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