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仅用17天独自创建41种新材料

发布时间:2024-08-01 12:54:31 来源: sp20240801

原标题:AI仅用17天独自创建41种新材料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自然》11月30日发表了两项重磅研究:最新的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平台GNoME(材料探索图形网络),已可以自行发现和合成新无机化合物,包括发现了超220万个稳定结构、17天便独自创建了41种新材料,其速度和精确性均远超人类。

技术进步已经改进了计算机程序识别新材料的能力,但这个过程面临的主要阻碍,是学习算法如何适应与其所学相反的结果,因为新发现本质上是用新的、创造性的方式去理解数据的能力。

“深度思维”团队此次提出了一个计算模型,能够通过大规模主动学习,提高材料发现的效率。这个程序使用现有文献训练,生成多样的潜在化合物候选结构,然后通过一系列学习不断改进这些结构。GNoME发现了超过220万个稳定结构,将结构稳定预测的精确性提高到80%以上,在预测成分时,每100次试验的精确度提高到33%,相比之下,此前工作中该数字仅为1%。

在第二项研究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团队开发了一种自动实验室(A-Lab)系统。这种A-Lab根据现存科学文献训练,随后结合主动学习,可对拟定化合物创造最多5个初始合成配方。随后它可以用机器臂执行实验,合成粉末形态的化合物。如果一个配方产量低于50%,A-Lab会调整配方继续实验,在成功达到目标或穷尽所有可能配方后结束。经过17天的连续实验,A-Lab进行了355次实验,产生了58个拟定化合物中的41个(71%)。相比之下,人类研究员需要花费数月去猜测和实验。

两项研究所展示的对AI的训练,结合了计算力的飞速发展和现有文献,其证明使用学习算法辅助发现和合成无机化合物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未来的自主实验室将能够以最少的人力、最快的速度去发掘新材料。

(责编:罗知之、陈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国大型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在江苏下水 - 2023印刷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中国大型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在江苏下水

发布时间:2024-08-01 12:54:32 来源: sp20240801

   中新社 南通6月6日电 (记者 朱晓颖)中国大型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二航卓越”轮6日在江苏启东下水。这艘“巨无霸”在拖轮牵引下,从船台数十个气囊上缓缓滑下浮于长江中。

6月6日,中国大型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二航卓越”轮下水仪式在江苏启东举行。 吴晨晨 摄

  该船就像可移动的“施工工厂”,具有超大跨径桥梁预制化、装配化的安装能力,由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投资、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船体总长165米,型宽52米,型深11米,设计吃水6.5米,甲板总面积超20个标准篮球场;双臂架最大起重量5500吨,相当于可将4000辆小汽车吊装到40层楼的高度。其完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同类型船舶中具备大起重能力的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将赴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厦门第三东通道的海中悬索桥等项目施工。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装备部总工程师刘修成向 中新社 记者介绍说,该船能覆盖130米跨度的非通航孔钢箱梁整体吊装,最大起升高度达120米,具备47米限高通航能力,耐波性能强,能适应长江口、珠江口、舟山群岛等典型近沿海波浪条件,可覆盖水工工程,兼顾海上风电,堪称建桥“神器”。

6日,中国大型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二航卓越”轮由拖轮牵引缓缓入江。 中新社 记者 朱晓颖 摄

  刘修成表示,该船首次在工程船舶上应用高效永磁电机,配置了光伏、储能、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较传统施工船节能减排约15%。船舶云平台采用了厘米级卫星定位系统、智能机舱、零航速减摇、远程控制等技术和辅助推进系统。风、浪、流随船测量的作业环境感知系统,可实现作业智能辅助决策。作业管理系统集吊装工序判别、作业事后评价、船舶智能维保于一体,可自动生成施工日志等记录。

  在中国诞生的跨江跨海大桥、高精尖海工装备等超大型世界工程越来越多,为适应这些世界工程预制化、装配化、智能化的建造需求,施工重器也越来越多。据刘修成介绍,全球大型桩架打桩船也于日前在启东完成龙骨安放,该船建成交付后将为中国大型桥梁、海上风电建设事业再添核心装备。大型起重力矩塔式起重机旗舰型装备也已建成投用。(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