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清凉经济”潜力 业界多举措迎暑期消费潮

发布时间:2024-09-15 20:00:50 来源: sp20240915

人民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许维娜)入夏以来,“清凉经济”正成为文旅市场的新热点。应对这一热潮,各地文旅部门不断创新举措,将“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激活文旅消费。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火热的“清凉经济”正是消费活力增强的一个缩影,不仅映射出中国文旅产业不断向前的发展态势,也推动着各地文旅部门迎着夏日消费热潮积极行动。

当前,辽宁沈阳正成为“清凉经济”发展热潮的响应者。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刘克斌此前公开表示,今年夏季,沈阳将以“夏日享清凉,欢乐在沈阳”为主题,围绕酷爽沈阳、艺动沈阳、夜游沈阳、博览沈阳、活力沈阳和悠然沈阳六大板块,推出530余项文体旅活动。

挖掘“清凉经济”市场潜力,关键在于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据统计,水上乐园、泳池等消暑场所成为人们的首选去处,门票销量和游客数量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持续高温天气,孩子们换上泳衣,沿着长长的水上滑道疾驰而下,水花四溅中,孩童们的笑声四起,暑热仿佛瞬间消散。

7月20日,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的七星海世界亲子主题水上乐园,在经过全面升级后重新开业,吸引了不少游客纷至沓来,亲身体验乐园的新变化。据了解,该项目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携手主导,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打造这一旅游新亮点。

开业首日,乐园便接待了超过万人次的游客。游客李女士表示:“这里的水上设施丰富,孩子玩得特别开心,我们也能在旁边休息,很适合全家一起来。”刘先生则称赞:“乐园的服务不错,工作人员都很热情,下次还会再来。”

沈阳盛京文旅集团董事长郑浩表示,为盘活当地文旅资源,其对原有的实体运营项目进行了深度改造与升级,现已将其转型为全年无休、全天候开放的全新旅游体验乐园。这一转变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当地在积极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把握“清凉经济”市场机遇方面的努力。

如何进一步提振夏日消费热度?郑浩介绍,此次重装开业的乐园不仅在规模上进行了大幅扩展,更在游乐设施和游客体验上进行了全面革新。乐园秉承“全天候、全季节、室内外”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水上乐园受天气和季节限制的瓶颈,确保游客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享受到水上游乐体验。

针对当前旅游市场的变化,尤其是亲子游和家庭游的兴起,旅游产品也在持续创新。

“从游客心理出发,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提升旅游体验的关键。”郑浩表示,乐园特别注重亲子互动与科技融合,新引入的“卡皮巴拉”小伙伴项目成为亮点。该项目通过增强亲子互动体验,让小朋友们在与可爱动物的互动中收获更多欢乐,同时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此外,乐园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为游客带来传统游乐项目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新奇感受。

显而易见,今年我国文旅市场的显著特点,正是得益于从业者们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的“变革”精神。比如,沈阳正不断探索文旅新玩法,力求突破“冬季限定”的束缚,以崭新的姿态迈向“四季常青”的发展新征程。

“为实现乐园的持续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提供优质的服务,并持续推动品质的提升。”谈及未来规划,郑浩透露,乐园将在冬季增设温泉体验等项目,并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期待通过两到三年努力,将乐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清凉经济”的推动下,旅游市场从业者在主动求变的同时,仍需坚守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目前,乐园已吸纳附近居民就业340人,并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再增加100个以上就业岗位,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更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业内专家建议,应走融合发展之路,积极促进“清凉经济”与多元业态的深度融合。同时,注重用户体验的优化和营销策略的创新也是关键。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玩法以及个性化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确保市场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发展。

(责编:罗知之、高雷)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骑得快乐 赛得精彩 - 这一次美联储没有新动作!加息到此为止了?

骑得快乐 赛得精彩

发布时间:2024-09-15 20:00:51 来源: sp20240915

  选手在2023年环千岛湖公路自行车赛中。   余剑锋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回归、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参赛人数创新高、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提升赛事级别……今年以来,各具特色的公路自行车赛事有序开展,展现出中国自行车运动的蓬勃活力。

  

  如今在街头巷尾,常常可以看到穿戴专业的骑行爱好者;各个级别的自行车赛更是蓬勃开展。近年来,骑行成为备受欢迎的运动健身方式。

  赛事蓬勃开展——

  不仅群众赛事逐渐流行,专业赛事也呈现量质齐升的趋势

  今年6月,首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在北京市昌平区开幕。这标志着继环法和环意中国赛相继落地之后,世界三大自行车赛事全部进入中国,我国自行车运动市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记得十几年前办自行车赛,有些爱好者穿着皮鞋骑车,很多人根本无法完赛。现在参赛选手越来越多,大家的装备也越来越专业。”资深赛事从业者杨艳丽感慨。她参与办赛的成都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已连续举办14年,据不完全统计,共有近10万人次参赛。杨艳丽介绍,自行车运动近几年发展加速,很多中高端运动自行车销售十分火爆,公路自行车尤其受到青睐。

  不仅群众赛事逐渐流行,专业赛事也呈现量质齐升的趋势。各地原创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专业公路自行车赛不断提升赛事规格和办赛水平。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今年不仅提高了赛事级别,还首次实现全程电视直播,并且积极实行赛事运行新机制。7月,首届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赛。这是由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设立的亚巡赛2.2级多日赛。该赛事还是奥运积分赛,因此吸引了多支高水平车队参赛。

  此外,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以下简称“环广西”)也于今年10月回归。时隔3年,该赛事不仅吸引了包括中国国家队在内的全球18支高水平车队亮相,还在多个维度实现办赛升级。2017年首届“环广西”个人总冠军蒂姆·韦伦斯时隔6年再次参赛,他表示该项赛事从组织到服务都更加专业,这有助于车手在赛场上更好发挥。

  价值不断延伸——

  形成“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多人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持续升温的“骑行热”,不仅带动自行车赛事蓬勃兴起,还衍生出更多消费场景,与旅游、文化等行业融合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自行车赛在带动旅游发展方面作用显著。主办方在赛事举办期间会向参赛选手推介当地的特色旅游,形成“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多人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赛事骑行路线甚至可以串联景点、民宿、村庄等地,实现不同业态的优势互补,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此外,当地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也通过选手、观众和媒体的记录,传向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形成更广泛的传播和推介。

  据2023“环广西”组委会介绍,在为期6天的比赛中,6个赛段沿途共吸引上百万人次现场观看。赛段各承办地以赛事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体育+”发展模式,带动旅游、餐饮等产业发展。例如,赛事途经南宁市马山县,当地大力推介“山水”体育旅游资源,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赛事影响力和辐射度,不少赛事主办方还在营造赛事氛围方面下足功夫。如今,嘉年华活动已成为各大自行车赛事的标配,不仅拓展了赛事内涵,也提升了赛事综合效益。不少自行车以及相关运动品牌瞄准商机,在赛事举办期间大显身手,吸引新老客户、提升品牌价值。今年环千岛湖公路自行车赛为期两天的报到日和比赛日,一共吸引了50多个自行车和户外运动品牌参加。

  助推全民健身——

  家庭趣味骑行、青少年赛等设置,为更多骑行爱好者提供了选择

  近日,2023年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暨环千岛湖公路自行车赛在浙江省淳安县举办。比赛路线环湖而设,风景秀丽,骑行其间赏心悦目。这项赛事已有17年历史,今年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各地的4500余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参加,创造了新纪录。

  参赛人数创新高,折射出自行车运动愈发流行。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竞赛服务部部长韩峰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户外运动日益受到青睐,自行车运动的群众基础也在不断扩大。为回应群众期待、助力全民健身,各地主办的自行车赛事数量不断攀升。“今年,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办赛事的竞赛日达到317天,很多赛事参赛人数有上千人。”韩峰说。

  此外,为提高赛事参与度,不少自行车赛在专业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业余组比赛。家庭趣味骑行、青少年赛等设置,为更多骑行爱好者提供了选择,也扩大了自行车运动的影响力。今年5月举办的2023环意长三角公开赛途经上海、浙江、江苏,共吸引3200余人参赛。与往年相比,今年赛事在组别设置和嘉年华活动等方面,都致力于让更多爱好者参与其中。“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更加低碳环保的自行车出行模式,希望通过此类赛事,让更多人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来。”奥运冠军、环意长三角公开赛赛事推广大使钟天使说。

  “环广西”举行期间,常能在赛道两旁看到车迷陪伴选手骑行。据组委会介绍,今年赛事所经过的5个城市,每到开赛都会吸引几百甚至上千名骑行爱好者。赛事主持人布雷德·索纳尔认为,“环广西”在满足群众观看高水平体育赛事需求的同时,也激发了更多人对自行车运动的热情。“今年的比赛让我印象深刻。不仅城市面貌不断改善,赛事规模越来越大,观赛人群也越来越多。”布雷德·索纳尔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7日 11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