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天长江中下游及广西贵州等地有暴雨灾害中高风险

发布时间:2024-08-13 15:53:06 来源: sp20240813

   中新网 6月29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昨日,安徽、河南、湖北及黑龙江等地出现强降雨,京津冀等地出现高温天气。预计未来三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广西、贵州等地多强降雨天气,有暴雨灾害中高风险,关注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城乡积涝和中小河流洪水,并防范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危害;华北、黄淮及陕西中南部等地关注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等的影响。

  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出现强降雨

  昨日8时至今日6时,江苏中部、安徽中部、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湖南北部、贵州东北部、云南怒江、广西防城港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安徽六安、河南信阳、湖北武汉等局地特大暴雨。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黑龙江北部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黑龙江黑河局地大暴雨。

  京津冀等地出现高温天气

  昨日8时至今日6时,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山西南部、新疆等地部分地区出现35~39℃高温天气,新疆吐鲁番和哈密局地40~46℃。

  国内重点天气预报

  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有强降雨

  6月29日至7月2日,江汉、江淮、江南北部和西部及贵州、广西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预计,6月29日08时至30日08时,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湖北中东部、江西北部、湖南中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及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中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中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湖南东北部和中部偏西地区、贵州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2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60毫米,局地可超过80毫米);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西南部、辽宁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湖北东部、湖南西部和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最大风力可达10级以上。中央气象台6月29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见图1、图2)。

图1 全国强降水落区预报(6月29日08时-30日08时) 图2 全国雷暴大风或冰雹落区预报(6月29日08时-29日08时)  

  7月3日之后雨带北抬,长江中下游降水出现间歇。4日至7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国内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6月29日08时至30日08时,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湖北中东部、江西北部、湖南中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及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中部、云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中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湖南东北部和中西部、贵州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20毫米)(见图3)。黄海中部和南部、东海大部、台湾海峡、南海北部和中部、北部湾将有6~7级、阵风8级的风。

图3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6月29日08时-30日08时)  

  6月30日08时至7月1日08时,江淮南部、江南北部、贵州中南部、广西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吉林中北部、四川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湖南中西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80毫米)。新疆南疆盆地部分地区有5~6级风(见图4)。

图4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6月30日08时-7月1日08时)  

  7月1日08时至2日08时,江汉东部、江淮大部、江南北部和西部、华北东部、黄淮东部、广西中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安徽中南部、湖北东部、湖南中西部和北部、江西中北部、贵州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80毫米)(见图5)。

图5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7月1日08时-2日08时)   【编辑:张燕玲】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罗斯海新站建设稳步推进 - 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数字化加速助力考古研究

罗斯海新站建设稳步推进

发布时间:2024-08-13 15:53:07 来源: sp20240813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出征。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新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

  该新站是中国在南极地区第三个常年考察站,规划建筑面积为5244平方米,可满足80人度夏、30人越冬的基本需求。新站建设采用绿色技术和集成化空间体系,打造智能先进、低碳环保的国际一流科学考察站。“我们选派15人次赴南北极开展调研,获取多个国际先进考察站的第一手建设、运营资料。”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罗斯海新站设计师祝贺介绍。

  主体建筑物资和工程设备总体积约2.9万立方米,总重量约9300吨……面对如此巨大的工程量,罗斯海新站如何开展建设?

  据介绍,新站建设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准备,包括环评、设计等,并完成国内预拼装检验等工作;第二阶段是将建设物资运抵南极现场,并转运上站;第三阶段是现场安装。

  “新站建设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建筑模块等,整体建筑高度集成化、质量有保证、施工速度快。”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新站队队长王哲超说。

  在设备配置、建设材料、技术等方面,新站亮点频出:采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可以抵抗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优先采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占比超过60%;采用了数据化、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化运营系统,还集成了微电网监控、能量管理平台等技术。

  据了解,目前新站工程进展顺利,除了主楼结构完成封顶之外,84个功能模块已经全部安装完毕,正在进行幕墙板安装工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5日 08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