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竞相揽客 流量变“留量”需思量

发布时间:2024-09-25 18:30:22 来源: sp20240925

   中新社 西安1月17日电 (杨英琦 张一辰)“旅游经济是种注意力经济,在创新的旅游产品、消费场景与良好服务体验共存的环境下,只要找准话题引发人们共鸣,新的热点便随之诞生。”陕西省旅游设计院总规划师崔宁认为,这一现象说明了人们对于旅游业的空前期待。

  地处中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在这个冬天成为中国文旅行业最热的标签,各地文旅部门亦开始竞相出招“花式”揽客。

  近日,陕西省文旅厅官方抖音号连更51条宣传视频,凌晨仍在线“营业”。但还有网友“怒其不争”:“下雪了,快剪一个西安变长安的视频”,仅2小时后,一则“雪落长安”的宣传视频就出现在账号首页。

图为西安一处唐风市井街区。(资料图,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供图)

  事实上,在2023年初,就有多地文旅局长在网上古装出镜“花式”推介当地美景美食。而纵观此次各地进行的文旅宣推,无论是“公主请来河南云台山”“山西文旅给大家喊个麦”,还是“四川文旅连夜摇人”“陕西文旅真人版兵马俑跳科目三”,其内容创意与互动性更强。此外,各地文旅部门在线开启“听劝”模式,以此加强宣传推广的针对性、趣味性和有效性。1月15日,陕西省文旅厅官方抖音号“陕西旅游”在网友们的呼唤下,正式更名为“陕西文旅”。

  记者看到,陕西省文旅厅官方抖音号发布的宣传视频中,除了秦腔、非遗、陕西美食、秦岭四宝等传统“配方”外,“185消防员”小哥哥为陕西旅游站台,“城墙金吾卫”变身,陕西方言rap等视频收获点赞不断。文旅资源与网络热点的结合,引发年轻人共鸣。

图为西安大唐不夜城街区的露天演出。(资料图,西安市曲江新区供图)

  然而,随着文旅市场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流量”如何变“留量”?

  “火爆的旅游现象出现并非偶然,而是长期准备的结果。”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表示,贵州“村超”、淄博烧烤、“尔滨”走红等地方文旅热均呈现了政府的支持、地方民众的热情参与、文旅企业的精心策划等共同特征。

  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的旅游大省,当地众多人文胜地与自然景观的旅游“名片”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不论集文旅商融合和夜间经济于一体的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融秦腔艺术展演教育于一体的易俗社文化街区,还是公交车版“移动博物馆”、街头巷尾随时“穿越”的汉服体验点,每处吸睛海内外游客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也少不了“首批游客”——当地民众的身影。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13日,春节假期(2月9日至17日)西安订单量同比增长近13倍,上榜中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当前旅游业正发展至主客共享的阶段。此次民众在文旅建设中的高度参与证明了经济繁荣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在崔宁看来,文旅发展的本质是种人文关怀,需有城市的温度与烟火作为支撑。“保持优质服务体系与旅游业不竭的创造力,才能将‘头回客’变为‘回头客’,使‘流量’不再昙花一现。”(完)

【编辑:叶攀】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行走的课堂 满满的收获 - 链博故事丨一辆智能汽车不到40秒下线,如何“链”动全球?

行走的课堂 满满的收获

发布时间:2024-09-25 18:30:23 来源: sp20240925

  刚刚过去的寒假,各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生在广袤大地上拓宽视野,且行且思,为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

  2月3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牵头研制的通遥一体化卫星系统“威海壹号”01/02星搭乘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广东省阳江市附近海域点火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发射的第二十三颗卫星。

  在卫星发射现场,有一群特殊的观众——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组成的“志在航天 争做时代先锋”思政实践团成员,他们在参观研学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这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世昌讲述了“威海壹号”对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威海壹号”总设计师罗清华介绍了主要特色和应用场景。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生王怀远说:“希望未来我也能加入到强国建设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近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派出实践团队7000余支,累计覆盖师生4万余人次。其中,专项实践团奔赴各地,了解社情民意,激发奋斗前行的内生动力;思政实践团调研了14个城市、35家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

  不只哈尔滨工业大学,还有许多学校把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激扬青春梦想。山东大学文学院“红色薪传”进社区宣讲团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直东社区宣讲,当好红色文化的弘扬者、践行者。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队赴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开展主题实践,下一步还将以制作调研视频、设计文创周边等方式,记录下古厝保护的生动故事。

  在服务乡土中增长本领

  春节前夕,山东农业大学学生科技专员实践团来到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镇坟台村。这支实践团队由该校农学院小麦栽培专家李勇教授带队,包括5名来自农学、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我们来看看地里有无冻害和病虫害。守好粮仓,护好粮袋,大家才好安心过大年。”李勇边说边翻开积雪,仔细查看小麦长势。

  “这几天下大雪,部分不向阳的地方已经受冻了,怎么办?”麦地受了冻害的农户很着急。“等天气转晴,赶紧追肥、叶面喷肥进行补救,这几日咱们持续关注着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准备。”实践团成员李鑫蕊说。她不仅是山东农业大学在读的公费农科生,2023年暑假起,她还多了一个身份——齐河县宣章屯镇小曹村的科技专员。

  2023年7月,山东农业大学启动“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暑期大调研社会实践活动。1325个青年学生调研小组交出了5.5万余份村级问卷、1567份农场问卷、679份企业问卷、2261份合作社问卷、6万余份农户问卷。在此基础上,该校在2024年寒假期间首批设立了4003个乡村振兴驿站,并在青年学生中聘任了4003名科技专员,围绕家乡所在村的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开展技术指导、成果推广、志愿服务等。

  在服务乡土中增长本领,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前不久,我与导师讨论论文选题,下学期将围绕小麦高产稳产开展研究。”李鑫蕊说,“把自己参与家乡建设的点滴写进毕业论文里,挺酷的。”

  这个寒假,返乡实践、反哺桑梓的实践故事,在许多地方上演。在内蒙古,返乡学生积极报名,争当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志愿者,保障赛事运行。在河南,共青团禹州市委号召禹州籍大学生踊跃参加2024年返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千余名青年学子的积极响应。

  在一线调研中拓宽视野

  足迹遍布9省份14地,100名青年,拜访问候1000余位“老友”……这个寒假,上海交通大学“老友青年”社会实践团深入各地社区与养老院,给老人送去节日温暖。同时,实践团还发起“接力时光里的中国年”主题活动,鼓励大学生返家乡寻年味,拜访当地老手艺人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近日,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携手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人文学院、未央书院组成联合实践队,在湖北省开展了为期5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宜昌市三斗坪镇,实践队成员来到西陵峡畔,一览壮丽景色,隔空与壮阔的三峡大坝“对话”,了解我国水电事业的巨大变化,备受鼓舞。

  在法国巴黎,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实习实践“跨文化传播法国调研团”成员熟练地用英语和法语进行街采,当地民众积极回应,讲出他们知悉的中国文化元素。

  “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国际视野。”带队老师刘滢介绍,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10天时间里,调研团到访了当地大学、媒体与文化中心,以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当地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知晓程度,为讲好中国故事寻找创新路径。

  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中重要一环,既是大学生增知识、长才干、受教育的途径,也是大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桥梁。如何避免流于形式?采访中,不少带队老师和同学有这样的共识:需要三方合力,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可实践价值,学校制定合理创新的考核方式,社会提供有含金量的实践平台。

  当下,假期告一段落,满揣实践收获的青年学子们,陆续返校开启了新学期的生活。感知今日中国之壮美,书写未来中国之宏阔,他们有志向,在行动。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6日 11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