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护航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更好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发布时间:2024-08-03 16:56:23 来源: sp2024080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永恒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湖北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法治理念、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在荆楚大地走深走实,凝聚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悟透重大意义,增强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等。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必将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必将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这是回应时代呼唤、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的重要举措。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近年来,中央层面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对于以爱国主义凝心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同时也面临许多风险挑战,更加需要激励14亿多中国人民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激发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的不懈斗志。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将进一步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激励中华儿女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传承爱国基因、赓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重要举措。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血脉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历史传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法治建设贯通起来、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融合起来,保障和推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赓续中华文明基因、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厚植鲜亮底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这要求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在面向全体公民的同时突出对青少年的教育,对于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守正创新,更好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特点规律

  爱国主义教育法既坚持鲜明政治导向、又明确了重点方向,既指明方法路径、又遵循了爱国主义教育规律,在抓落实中需要注重把握几个关键。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政治方向,并将其融入贯穿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等方方面面。我们要用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三位一体,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思想引领与文化涵育相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铸魂工程,最根本的是夯实思想基础和文化根基。爱国主义教育法把党的创新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了“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住了魂脉和根脉。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特别是贯彻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涵育爱国主义精神。

  坚持德治浸润与法治约束相结合。价值观建设的一条重要规律是德法兼治。我们既大力选树先进典型、讲好模范故事,同时也对突破底线的行为坚决抵制、依法惩处,让爱国主义精神广泛弘扬、蔚然成风。

  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贯通。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内化于心,也要外化于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包括仪式礼仪、重大纪念活动、传统和现代节日的实践养成等。我们要把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结合起来,搭建更多人们乐于便于参与的平台载体,增强仪式感体验感,引导人们在亲身体验、沉浸参与中厚植家国情怀。

  强化担当作为,以良法善治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湖北将结合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的实际,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夯实基础,全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

  抓好思想引领这个根本。持续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湖北优质高端社科研究力量作用,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引导干部群众深刻领悟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引导干部群众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

  把握以文化人这个关键。湖北文脉绵长深厚,是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楚文化发祥地、革命文化富集地,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厚资源。我们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办好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激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爱国热情。大力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用好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长江国家博物馆、湖北军事主题文化区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突出青少年群体这个重点。爱国主义的种子在青少年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将来会长成报国之行的参天大树。要大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丰富拓展校外实践,引导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世情国情民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抓好“四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特别是植根荆楚大地的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夯实宣传普及这个基础。统筹新闻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精心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解读,动员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推动法律正确有效实施的浓厚社会氛围。挖掘荆楚文化元素,推出精品力作,持之以恒宣传各个时期涌现出的革命英烈和模范人物,大力宣传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的身边人身边事,对突破价值底线的言行进行坚决抵制,唱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

  (作者为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8日 11 版)

(责编:赵欣悦、胡永秋)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晋源猪血灌肠:冬季的“味蕾”记忆 - 东西问·中国学|短评:世界中国学为何适逢其时?

晋源猪血灌肠:冬季的“味蕾”记忆

发布时间:2024-08-03 16:56:24 来源: sp20240803

   中新网 太原12月30日电 题:晋源猪血灌肠:冬季的“味蕾”记忆

  作者 杨杰英 杨润德 韩雪冰

  冬意渐浓,凛冽寒风中,来一盘热气腾腾、滋滋作响的驴油焖猪血灌肠,暖身温补的同时,更是让味蕾充满了刺激感。

  对大多数游客而言,吃山西猪血灌肠是一种特别的体验,新鲜又独特。和其他美食不同,猪血灌肠吃起来有嚼劲,且不会柴硬。

“晋源猪血灌肠”由荞面加入新鲜猪血制作而成。 崔莉霞 摄

  “冷碗托,热灌肠。荞面性凉,适合夏天凉吃,添加猪血后,热性大增,更适合冬日进补。”山西省级非遗项目“晋源猪血灌肠”技艺传承人曹福寿说。

  山西杂粮闻名于世,凭借智慧和灵巧,当地人将“粗粮细作”做到极致。“晋源猪血灌肠”由荞面加入新鲜猪血制作而成,色如猪肝,韧而厚实,精而回弹,口感筋道爽滑,是当地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美食。

  新年将至,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开化寺村云乾小院里,曹福寿和徒弟早早就开始准备食材。

  荞麦面、新鲜猪血、盐、十三香和花椒粉摆放整齐……曹福寿和徒弟先将猪血、少量荞面和调料混合反复搓揉,经过三四次过筛搓匀,直至搓成淡粉色细腻的粉末,混入荞面粉中。

  接下来,便是长达1个多小时的和面过程。曹福寿介绍,荞面和凉水按照1:2的比例,少量多次掺水,经过几百次的揉压、掌软、抓稀、打渣,直至掺成细腻顺滑的面糊。

曹福寿和徒弟正在忙碌。 崔莉霞 摄

  这考验的是厨师的功力,太稀不筋道,太稠口感发硬,以拉丝1米不断为宜。面糊灌装入碗,一次32碗。蒸两个小时后,出笼晾凉脱碗。猪血灌肠历经4个小时便馏制完成。

  事实上,在古晋阳地区,馏制猪血灌肠的传统伴随农耕文化因袭演变,传承千年。

  逢年过节,当地几乎家家户户杀年猪,接上一碗猪血加到荞麦面里,馏制灌肠。四五家人一起,在院里垒灶台,用大锅、大笼屉,一锅蒸三四屉,这种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如今,在晋源婚丧嫁娶宴席上,也有猪血灌肠的一席之地。民间有“十碗九灌肠,一碗尽灌肠”之说。而“猪血灌肠驴肉焖”,更是当地人萦绕心间的佳肴美馔和道不尽的舌尖乡愁。

  猪血灌肠切片,少许驴油滑锅,将姜末、马蹄葱爆香,随后加入灌肠和少许驴肉大火翻炒,淋上灵魂伴侣醋蒜一焖,便可出锅。

  尝一口,蒜醋香味浓郁,口感厚重,利滑爽口,鲜香无比。(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