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针对24个区县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发布时间:2024-07-21 11:39:35 来源: sp20240721

   中新网 重庆6月27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26日从重庆市应急管理局获悉,预计该市大部分地区有持续强降雨天气,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针对24个区县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重庆市气象局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暴雨Ⅲ级预警)预报,26日夜间至28日夜间,该市大部地区有持续强降雨天气,中西部和东南部地区过程累计雨量90至150毫米,局地220至280毫米;东北部地区30至70毫米;最大小时雨量50至70毫米;降雨时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阵性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

  经持续跟进会商研判,按照《重庆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针对26日夜间至28日夜间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和中小河流涨水风险较高的巴南、江津、綦江、万盛、南川、武隆、彭水、石柱、黔江、酉阳、秀山、沙坪坝、渝北、璧山、涪陵、丰都、梁平、忠县、万州、开州、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24个区县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相关区县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响应。综合持续强降雨与前期降水区域叠加风险等,结合当地承灾能力,按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并实时调整。结合本级气象水文预报预警,督促部门抽查、乡镇巡查、点位排查落到实处,确保相关责任人到岗到位,加强对防洪薄弱点、山洪危险区、重要水利工程、易涝积水点等重点部位的巡查排查。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提前转移,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同时前置队伍力量,做好高风险区域、重要点位带装巡逻巡护,重点点位一线值守,及时有效开展先期处置。(完)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再添双星 中国“在岗”北斗卫星增至48颗 - 港澳台简讯:第三届“书香两岸迎新春”系列活动在福州启动

再添双星 中国“在岗”北斗卫星增至48颗

发布时间:2024-07-21 11:39:38 来源: sp20240721

   中新社 西昌12月26日电 (记者 马帅莎)12月26日11时2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7颗、5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7月31日正式建成开通以来发射的首组中圆地球轨道卫星,至此,中国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增至48颗,包括15颗北斗二号卫星、33颗北斗三号卫星。

  北斗三号系统由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今年5月,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这是北斗三号工程高密度组网之后时隔3年的首发任务,该卫星运行于36000公里高的地球静止轨道上。

  谈及为何要发射第57颗、58颗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师谢军表示,为了保证北斗系统可以提供安全、连续、可靠的服务,需要发射卫星。再者由于星座设计,北斗系统的功能需要多颗卫星共同实现,另外卫星还可以就下一代导航卫星开展技术试验。

  专家指出,两颗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一步提升星座稳健性和可靠性,降低系统运行风险。同时,导航卫星数量的增加,将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和质量。

  据了解,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它结合了定位导航授时、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多种服务。

  谢军指出,这些年来,北斗系统始终在轨稳定运行,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其服务性能稳中有升,全球定位精度优于5米,在亚太地区表现更好,服务性能优于设计指标。

  2024年是北斗系统建设发展30周年。谢军表示,从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服务中国,到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系统,覆盖亚太,再到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建成开通,面向全球,中国北斗经历了从无到有、到服务区域、最后走向全球的过程。如今,北斗系统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赋能各行各业,受到国际好评。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北斗大众应用,逐步成为北斗应用亮点。前不久,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谈及北斗系统未来发展,谢军表示,一方面,期待未来北斗系统可以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同时也希望北斗卫星可以融入更多功能,为建设以下一代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时空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完) 【编辑:付子豪】